
教學目標
知識與技能:
1、認識本課的“斷、楚、孤、帆”4個新字,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、背誦古詩。
2、理解古詩的意思,體會詩歌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思。
過程與方法:
1、借助多媒體,通過聆聽,誦讀,畫面呈現和想象,使學生形象感知本詩,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能力。
2、通過小組合作,借助注釋,自主查閱等方式,理解詩歌中“斷”“回”“出”“孤”等字的意思,從而推動理解古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思,教授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。
情感態度與價值觀:
體會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及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,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,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。
教學重點
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,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,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,理解詩句的意思。
教學難點
體會詩歌的意境及詩人的情思。
教學過程
一、回顧李白,引出課題
1、導入語:同學們你們知道李白么?(知道,請一兩名同學簡要介紹)是的,這位有著“詩仙”之稱與“詩圣”——誰?(杜甫)齊名并稱“李杜”的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,我們對他應該并不陌生,甚至可能是耳熟能詳,家喻戶曉了。那么,同學們,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些詩歌呢?(指名2至3個同學回答,擇取最后這首全班背誦)(先呈現畫面再出示詩歌)
贈汪倫——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
望廬山瀑布——日照香爐生紫煙,遙看瀑布掛前川。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。
2、同學們真不錯!大家發現了沒有,李白的詩歌是不是很豪邁奔放,想象豐富,朗朗上口。這里有個字“望”什么意思?(板書望,從遠處看)
3、解釋課題——望(往遠處看)天門山(天高,門對)——展示圖片,安徽的天門山。(注意解釋天、門)
4、當時正直年少,滿腹雄心抱負的李白乘舟順江而東望見天門山,他望見了天門山的一些什么?望到這些之后他又發出了什么樣的感慨呢?請同學們齊讀詩歌。
二、初讀古詩,整體感知
1、指出學生齊讀中出現的錯誤(比如帆,引導多讀幾遍),引出這節課新字的學習(重點板書斷、楚,組詞)
2、我們認識了這首詩的生字,那么請我們一起再準確的讀一讀這首詩。(齊讀之后指名2個同學反饋讀)
3、再讀詩歌,誦讀指導。
我們一起聽聽名家怎么讀。提問:他讀的好嗎?為什么你覺得他讀的好?(有感情,有節奏,有重輕音)
再聽,試著劃節奏和注意它的重輕音。接著斷句指導。讓學生根據節奏劃分再像名家一樣優美有感情地齊讀,小組讀,老師學生分開讀!各種讀。(注意可以配樂把握時間)
天門/中斷/楚江/開,碧水/東流/至此/回。
兩岸/青山/相對/出,孤帆/一片/日邊/來。
三、逐句品讀,理解詩意
2、天門(天門山,注釋)中斷(從中間割斷)至此回(到這里回旋)出(冒出來)孤帆(單獨一只船)帆(船上的風帆,代指船)
3、多媒體出示帶有插圖的詩句,引導學生圖文結合,理解詩句。
(1)指名逐句說意思(一句一個人,同時注意加問,突破斷、回、出(同學在班級間隙中感受)、孤)
(一二句讀,男女生分句讀)
(三四句齊讀)整體齊讀!(根據學生讀的狀態強調有感情的讀)
(2)指導學生連起來說說古詩的意思。(學生邊說邊板畫簡圖)
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,碧綠的江水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,向北流去。兩岸的青山相互對立,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。
四、再現畫面,想象說話
那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,年輕的你——李白剛剛25歲。你滿腹才華,離開家鄉,準備大展宏圖,作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。于是,你順江而下,遍訪名山,尋訪名流。不知不覺,你已乘風破浪,來到了安徽當涂,望到了天門山。天門中斷楚江開,碧水東流至此回。兩岸青山相對出,孤帆一片日邊來。在這一出一來之間,你已經完全和天門山融合在一起。此時此刻,你再也按捺不住內心強烈的情感。那么請把你此時此刻的心情,把你內心的呼喚寫下來。
2、選取2-3個同學的分享(舉手或指名)
3、根據時間情況,小組互相交換分享交流。
五、課堂總結
麗日照臨著江水,一葉輕舟在江邊上揚帆而行,駛過夾峙兩岸的青山翠峰,這是一幅多么愜意,多么美好的圖景。詩人緊扣一個“望”字,借助筆下一派雄麗的景色,不僅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,也將寬闊的胸襟,奔放不羈的情思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出來。
附:古詩背誦當堂檢測!
六、作業布置
1、把這首古詩流暢且有感情地背誦給家人聽。
2、完成課堂同步練習。
七、板書設計
望天門山
教后記:
教學《望天門山》這首古詩,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,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。首先,用《靜夜思》來引出偉大的詩人李白,順勢導入,借助出示學習目標:在理解字意和詩句上基礎上,讀好、背好這首詩,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。學生了解本節課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。就開始自主學習了,我又出示了自學提示:讓他們借助注釋和工具書,讀準字音,接下來同桌合作交流,一起讀通全詩,讀熟全詩。接下來我借助課文插圖幫助學生入境,充分發揮課文中圖的作用,借助圖讓學生讀詩。因為這首詩是一句一意境,我就發揮自己的想象,我畫一幅圖,學生說出對應的詩句,雖說我畫的不太好看,但學生卻學得很認真。接下來通過反復朗讀體會,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像,在學生腦海里越來越明晰,從而真切感天門山的靈秀,長江水的矯健,孤帆的瀟灑,有了深刻的感悟,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