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我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,“勛章共和國”獲得者,被譽為“世界雜交水稻之父”。很多人只看到了他頭上的光環,卻不知他為此付出了汗水。他從30歲起專注于研究水稻雜交項目,始終腳踏實地,勤懇做事,甚至躬耕在三亞30℃高溫下的稻田里。在過去的幾十年中,袁隆平即使在最艱難的關頭,他也沒有放棄。無論面臨“權威”的壓力,還是“文革”的動蕩,他都沒有停止實踐的腳步。正因他不吝汗水,心無旁騖,才在50年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技難關,創造出水稻研發的輝煌。
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一道道皺紋,須發已被匆匆流去的時光染成花白,黝黑的皮膚閃爍著被太陽親吻過的色彩。他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上,并不是一帆風順的。他曾多次赴國際水稻研究所開展合作研究和技術交流。在一次實驗中,他所研究的雜作文交水稻稻谷減少了5%,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%,在這時有人就說:“人要是能吃草的話,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。”面對無數的譏諷,袁隆平爺爺變壓力為動力,一直堅持研究水稻,終于將雜交水稻研究成功,解決了中國14億人口的溫飽問題。
他是位令世界矚目的科學家,卻有農民的質樸與勤儉,袁隆平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,因水稻研發獲得一系列榮譽,其名字的品牌價值被評估出上千億元的天價。可袁隆平仍穿著三四十元錢一件的襯衣,系著十來元一條的領帶。當一席農民著裝的袁隆平被派遣到國外傳授技術時,多次被接待人員誤當做隨行人員。
他也是懷揣著一顆年輕的心的智者。一次記者采訪他時,他像個小孩子樂呵呵的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我80歲時是80后,我90歲時就是90后。”正是他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,感染了我,對待事情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,那么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美好起來。
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、樂觀積極的態度、純樸而高尚的品德,他就是我的偶像,一個真正能讓我們吃飽飯的偶像——袁隆平。